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 张福锁 秦铭明 王世钧)绿树葱葱,山泉潺潺,水磨缓缓,石碾吱呀…6月25日适逢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早上9点多,山西阳泉盂县椿树底村口小广场好不热闹,原来,几辆前来旅游的轿车驶进村子,只见大人小孩嬉笑着下车,大家用欣赏的眼光打量着这座古老而又富有生机的村子。
走进椿树底,拾阶而上,民宅倚山而建,院落相连,路中藏路,院内有院,别具特色。村前山涧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水潺潺而绕村,树参天而高扬,花满溪而摇曳,鸟啾啾而迷踪。
据记载,早在明朝之前椿树底村就已立村。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村落别致,民风淳朴;接壤忻州市五台县,村后紧靠阳五高速,太行1号国家旅游观光公路从村前穿过,直达骆驼道古村、牛道岭,交通极其便利;且东临大汖温泉,南向大汖古村,形成连接附近诸多旅游景点的中心地带,常常吸引周边及省内游客观光度假。
风景无限好,发展再登高。椿树底始终没有忘记继续向更美好的小康生活奋进。
“椿树底村的光伏发电规模已经达到102.4千瓦,一年能收入4万元左右,其中80%的收入分配给贫困户,蜜蜂和驴的养殖数量也分别达到150箱和38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感谢党的好政策啊!”椿树底村明太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书记感慨。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村里实施‘生态养殖+光伏发电’‘两驾马车’齐步跑策略,着重发展生态养蜂、商品驴养殖、光伏发电,另外还实施了1公里的主干水渠修缮和荒地改造引水工程,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发展有机小杂粮,打破土地“细碎化”、“小农化”生产方式,把资源集中起来,有效缓解了因劳动力断层而出现的问题”,椿树底村党支部书记梁银珠向记者介绍。
现在的椿树底村已经实现从“地里刨食”到“地里刨金”的蜕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椿树底村“最年轻”的劳动者梁珍祥已经58岁了,不管是田间劳作、修缮水渠,还是管理山上的移动信号塔,处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面对相机的他,稍显拘束,“反正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不擅言谈的他憨笑嘀咕着。
同时,经过细心修缮,椿树底村还恢复了原始水碾和石磨,并将其命名“水磨人家”。“十里八乡来磨面的人很多,有时候城里人都要来排队等磨。”在磨房悦耳的“吱呀吱呀”声中,人们唠着家常,聊出难得的清闲,“水磨人家”也为椿树底村增添了一处独特的乡土景观。
对于未来规划,梁银珠信心满满:“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地自然景观独特、红色遗迹众多,古老传说丰富等优势,打造自然景观、红色记忆、村容改观、农家乐园四大板块旅游景观;着实开发本地土地、山林、涧水、果木、小杂粮加工制作的潜力,大力发展养殖业、林业和小杂粮种植与加工;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优势建立纯净水厂、醋厂,并通过开创农家乐饭庄,制作本地传统的特色风味菜肴,供游人前来品尝;通过种植果园,供游人前来采摘果品,千方百计增加村民的收入。”
激情,创造希望;实干,开启新局。椿树底村村支两委在想法子、出点子、找路子、跑腿子、磨嘴皮子中,不断增加养殖和光伏发电规模,积极拓展其他产业,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发出了迈向小康最强音。相信,椿树底村淳朴的村民在小康路上,定会卯足干劲,越跑越快,越跑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