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像网购一样,企业和群众也可给政府服务绩效打“好差评”,这一新鲜事瞬间收获了如潮点赞。
“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掷地有声的表态彰显着政府持续推进政务改革的决心。近年来,在提升政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政府的进步有目共睹。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大范围应用,许多老百姓开证明、办执照就像“玩手机”一样畅快。但总体而言,如今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虽已今非昔比,但仍没有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在一些地方,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依然难办。诚如“木桶效应”所揭示的,这些不佳体验直接拉低着很多老百姓对于政府的评价,也说明必须进一步建规立制,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引向纵深。
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正可谓推动政府工作进步的一剂良药。有人通过观察网络零售和银行柜台发现,优秀的服务态度,来源于自上而下的规章制度和自下而上的用户评价,二者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来看,改变当前某些地方政府服务跑偏走样的情况、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仅靠加强干部教育、强化领导和上级部门检查等内部约束还不够,建立完整的外部监督体系同样不可或缺。政府部门服务态度好不好,服务对象们心里最清楚,也应该最有发言权。赋予企业和群众“好差评”的权力,用好这柄时刻悬于政府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必能有效补充原有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倒逼政府工作人员绷紧服务这根弦。
为政之本,在于利民。一直以来,群众的呼声都是政府改进服务的重要方面。以往政府服务做得不好,群众只能依靠“电视问政”“网络爆料”等较偶然的方式反映。如今“好差评”将作为制度确立下来,从“非常”到“固定”,小小的改变折射着观念的转变,意味着在政府与人民间建立起一座平等对话的沟通桥梁。群众“给好评”,正是一种直接的肯定与激励,让政府工作人员干劲更足,坚持好做法;群众“给差评”,成为“啄木鸟”,便如同为各级政府提供了一面镜子,便于躬身自省、查漏补缺。闻赞则坚持、闻过则改,必将有效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建立“好差评”制度已提上日程,但面对具体情况,规则仍需细化。比如,如何防止出现恶意差评,如何保障政府工作人员的正当权益,“好差评”分别对应怎样的奖惩……种种问题,皆需为政者深入考量。期待审慎落实政策,把好事办好,当人们有朝一日走进政务大厅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给出“满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