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4年04月20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话题 >> 治理宰客不能依赖媒体曝光,“先赔付后查实”值得期待
治理宰客不能依赖媒体曝光,“先赔付后查实”值得期待
发布时间:2019-03-09  来源:燕赵都市报

  3月7日,黑龙江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省长王文涛在回答记者关于黑龙江旅游的提问时说:“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而针对“天价宰客”问题,王文涛坦言:“确实存在。”他介绍,黑龙江为此成立了诚信基金,游客投诉即赔付,先赔付后查实。

  政府设立诚信基金用于“先赔付”,实际上是给游客上了“保险”,如果游客认为有诚信基金作后盾,当然会放心去旅游消费了。

  作为诚信基金的所有者——政府部门,游客被宰后若不及时查实处理,最终挨宰的就是诚信基金。那么,理论上说,相关部门在受理投诉、调查处理宰客问题上的动力,和原来会不一样。从经济学的视角上说,由于是政府设立的诚信基金在给被宰游客垫底,官方部门的角色便由原来的裁判者转化为裁判者与“受害者”的两位一体,维护游客合法利益也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我们无需担心监管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

  所谓“利益”,对相关部门来说,主要指来自于内部监督与考核的激励效应。诚信基金管理上,政府对相关部门采取怎样的考核办法,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不难想象的:政府若不允许诚信基金因商家宰客行为遭受损失,日久甚至无以为继,肯定是容不得执法监管上的不作为。这样一来,从前一些地方过度依赖舆论监督进行“激励”的监管体系,会因“先赔付后查实”这种利益激励机制,而倒逼出监管的自觉。

  我们看惯了的现象是,游客投诉挨宰,一些监管部门即便依法依规受理,但因为“符合规定”的办事程序和处理时间,往往也让游客耗不起。“青岛大虾”“雪乡宰客”之类的事件之所以是结果圆满,无不是网络曝光引发媒体关注、舆论发酵促成的。但舆论发酵不常有,如何让监管体系内部产生自我激励,黑龙江的“先赔付后查实”办法,从“经济学”角度上看,着实合理,值得期待。

  再说那些习惯了宰客思维的商家,如果明知宰客宰的不是游客,而是诚信基金,肯定会有“心理障碍”。不管是再赌监管部门不作为,还是私下和某些执法人员搞“官商亲而不清”,恐怕都不好使了——“先赔付”决定的硬考核,导致不作为与慢作为几无余地。这种情况下,某些商家再想宰客,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黑龙江省省长表示,搞“先赔付后查实”就不怕有人“碰瓷”,碰掉一片瓷就像身上掸掉一点灰尘一样。而事实上,游客中即便有“碰瓷”的,肯定不会占比很大,况且,还有征信等机制的约束。在“碰瓷”这个问题上,无需过于担心。

  宰客问题,在很多旅游地区都非常顽固,即便重拳整治后也往往会反弹。黑龙江“先赔付后查实”的办法之所以被看好,是因为这种将游客利益与监管者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激励机制,相对于单纯的行政手段来说更为合理,足以形成对监管的倒逼效应。这种方法的启示在于,面对旅游监管难题,地方政府应创新管理模式,如果仅仅因为媒体曝光、舆论发酵就来一轮“重拳整治”,往往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