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强烈的问题导向,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为我们全力冲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敲响了警钟、注入了信心。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这些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而且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可以说,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这个时候更加需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集中到一点,就是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现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就要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各地要牢牢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加大对非贫困县、贫困村内贫困人口的支持,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早就告诫过,“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以及“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警钟长鸣。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能搞那些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对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不良现象,必须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加大整治力度,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现在就要敲打,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只要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只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咬定目标加油干,就一定能如期打赢打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必须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打硬仗必须有硬作风,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扶贫干部必须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要及时纠正脱贫攻坚中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制度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一线扶贫干部关爱和保障。
2016年以来,广东省累计近117万相对贫困人口达到当年脱贫标准,去年开始实施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开局良好。现在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总决战,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拿出愚公之志,找准着力点,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投入接下来的战斗,万众一心夺取广东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